2017年11月14日 浏览次数:4264
2017年,是中和非同往常的一年。
这一年,是崔学云董事长先于海南建省办特区而登岛办实业,为中和奠基探路30周年;
这一年,中和药业上市工作取得极大进展,已通过海南证监局辅导验收,IPO申报材料已获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
这一年,中和在规范化建设方面跃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回首过往,前瞻未来,我们会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历经多年发展的中和,它的“根”与“魂”到底是什么?
好,让我们一起来寻根探源,解读其中的奥秘吧!
从丘浚说起,看“根”的方向
海南岛,地处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因其大海环绕,与大陆板块分离,历来被视为“海外”。
海南本土出了两大历史人物:同是出生于琼山的丘浚和海瑞。丘浚比海瑞大了将近100岁,历事四朝,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地位作用远在海瑞之上。如今海口市的丘海大道就是为纪念这两位古人而得名。
丘浚青年时期就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律《五指参天》: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州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表达的是对中原大地孕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与向往。
后来成为明代中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五家一身”的丘浚为何如此的顶礼膜拜?其实,不只是丘浚,中华民族文化是世世代代中国人共同的信仰,是全民族的文化皈依。
民族文化,是照亮这个民族进步的导向与灯盏,是整个民族长久积累而成的智慧精华,是这个民族气质神采的内蕴功底,是这个民族兴旺强大的精神命脉,是这个民族薪火相传的虔诚信仰。
中和企业文化根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企业文化干啥用,看它的价值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马未都先生的《救中国的必定是传统文化》,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文化是第一生产力,第一创造力。”
世界许多著名学者认为,最终能统一世界文化而独领风骚的,必定是中国文化。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但它对企业和员工个人的从业实践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
以文化人、以文化事、以文化物,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全部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纪律法制素质,当领导做一位好领导,当员工做一位好员工,组成优秀群体,就是“以文化人”;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各层级人员办事能力,尤其在各类难题、经营风险面前,具备正确的决策能力、果敢的应对能力、精确的把控能力,这就是“以文化事”;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品质,赋予其充沛丰富的文化含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品牌产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就是“以文化物”。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是教化人心,知事、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典。如果说,“人、事、物”各是一把锁头,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打开这些锁头的总钥匙。
明白了这些,再看看公司东区国际会议室外墙上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西区入口处门柱上镶嵌的金字——博爱,职工活动中心墙体画廊的二十四孝图,该清楚地知道,这就叫“以文化人”。
明白了这些,再想想中和那些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条款,该清楚地知道,那就叫“以文化事”;
明白了这些,再琢磨中和各类产品的名称蕴含的深意,该清楚地知道,那就叫“以文化物”。
明白了这些,也就厘清了中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脉络。
从历史大谱系,看它的坐标
纵观人类5000年文明,横看五大洲文明演变,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在人类文明史中,首先出现了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而后,又涌现出希腊和波斯。巴比伦是现在的伊拉克,波斯是现在的伊朗。这些文明古国犹如一艘艘巨船,曾经乘风破浪航行在历史的长河,将文明的种子撒向世界,各自留下过辉煌灿烂的篇章。然而,它们先后在岁月的磨蚀中搁浅了,甚至沉船了,埋没在历史的沉沙。世界唯一没有灭亡的一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世界未曾中断而发展到今天的也只有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因何生生不息而历久弥新?这是由于世界上先后生成了三种文明形态:一种叫农耕文明;一种叫游牧文明;另一种叫海洋文明。在前两种文明形态的行进激荡中,我们占过上风,如汉唐时期;也处过下风,如元清时期。在上风下风的交替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了自身文化基因的交融互补,实现了文化更新涅槃重生。一部中国近代史,有过我们败给海洋文明的百年伤痛,但我们又重新站立起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吸纳海洋文明的优秀因子,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再度重造与升华,并一步步抵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巅峰。
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有过儒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从隋唐开始,由印度引进了佛教文化。形成了三教并重、各取所长的文化格局。到了清朝、民国时期,我们又吸纳借鉴了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有过专制、保守、封闭,有过失败、屈辱与伤痛,但从大历史观的视角看,我们这个民族占据主流的是开放、包容、进取、辉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具备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自我更新能力,具备百折不挠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因子,永立时代潮头,保持先进性、引领性的特质。
这样的文化,自然有着无以超越的优秀品质。
现在,我们再看“海纳百川、强毅力行”这八个隶书大字,应该知道其中蕴含的深意了吧!从大处看,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根本经验;从小处看,它是中和发展壮大的内力源泉;从更小处看,它是中和人锻造优秀品格,成就辉煌人生的要义所在。
从中和的起源,看它的来由
且说中和这个名字的由来。“中和”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中和人众所周知的。
“中”是指中庸之道为天下事物存在的根本。“和”是指天下普遍遵循的最大道理。而达到“中和”境界,能使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和谐交融地生存发展。这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义所在。
用来作为企业名字,就成了办企理念:不偏不倚,始终秉持正确的办企宗旨;不骄不躁,始终保持低调姿态,摆正自身与国家、与社会的位置;不枉不纵,恪守公平正义,营造出良好的内部风气;不卑不亢,以浩然之气,养企业品质,维护企业尊严,保持企业风度,并以此教化中和人的心性修为。反映在企业文化观念上,表明的是企业与员工个体的价值取向,倡导的是和睦、和平、和谐,包括天地之和、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与万邦之和;崇尚的是和谐的修身之道、和睦的齐家之道、和衷共济的经营之道、以和为贵的对外交际之道。
再看公司的徽标logo,中和人都知道,它是以商鼎形象构成的几何图形,作为中和企业标识。
鼎,分三脚圆形和四脚方形两大类,由鼎足、鼎腹、提耳构成。后来演变为中华古代礼制文化的典型象征,视作立国重器,政权标志。
中和徽标有着几重含义:其一,定鼎基业的祈愿之意,喻示中和稳固发展、兴盛长久; 其二,弘扬国粹的志向表达,喻示中和崇尚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矢志发扬光大的追求;其三,诚信经营的宣言意味,喻示中和一言九鼎,靠诚信打天下; 其四,不忘根本的家国情怀,喻示中和秉承古风、贯注时代精神、汇入现代潮流的抱负。
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标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凝聚了深远厚重,而又耐人寻味的文化底蕴。
从现代实践价值,看它的走向
中国,作为渊源深厚的东方文明古国,对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文明进程,一直发挥着主导领率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这些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治理、民魂塑造、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着根深蒂固的渗透力和贯穿力。
进入近代,我们有过被日本打败的历史。除了我国自身文化更新迟滞的原因,也在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脱亚入欧”,军事渐强,野性膨胀,堕为蛮群。这段惨痛的历史,是否能够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回答是否定的。
就说日本二战之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不是全盘西化的结果,而恰恰是日本企业家吸取了“脱亚入欧”招致惨败的教训,重新回归崇尚中华文化的结果。很多知名日本企业重拾中国儒道佛文化宝典,甚至从中国四大名著中吸取营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贯穿其中,才取得了成功。
最有说服力的是稻盛和夫。这位日本乃至全球的著名企业家,一生培育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及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京瓷和KDDI保持了五十余年高利润发展。2010年,稻盛和夫接管面临破产的日航,又创造了世界航空公司最高利润率的商界传奇,被誉为“经营之神”。这位“神人”著作颇丰,他的经营理念,处世为人完全是出自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著作里不仅提到我们熟知的文化圣贤,而且更多地引用了我们很不熟悉的中国古人。比如,他对明朝吕新吾《呻吟语》很有研究。吕新吾,也就是吕坤,河南商丘人。在中国思想史上,这个人根本算不上古代一流思想家,《呻吟语》也算不上古代经典名著。可见,人家的中国国学研究何等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何其高深,具有何其强大的现实指导昭示意义。
韩国的企业文化,是儒家思想与西方的管理科学有机结合,培育出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韩国社会文化以中国儒家思想为核心,把儒教定为国教,进而影响到韩国的企业文化。韩国各知名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子。
再看看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都位于“儒家文化圈”内,和我们有着类似的文化背景。虽然经过殖民主义统治,受到了西方价值观念影响,但它们骨子里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并一直奉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它们经济成就,除了特殊的地理优势,主要的因素还是得益于企业文化的选择。
企业文化建设取向,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有两种不好的文化倾向:有的东抄一些口号,西借一点皮毛,自造一堆虚浮华丽而又逻辑不通的概念,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另一种是盲目照搬欧美的东西,生吞活剥,流于形式。
那么,是不是靠儒释道和马克思经典语句搬来做企业文化就可以包医百病、所向无敌了?非也!正确的做法是两个结合:一个是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需要的结合,另一个是外国有益的思想文化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在两个结合的契合点上,创造出有自己特色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文化体系。
我们眼前就有成功范例——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革命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国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对现在的企业文化构建也有着丰富的借鉴指导意义。中国最具实力的一批企业家,被经济界视为“毛派企业家”,就是因为从他们企业文化特色和著名成功范例中,发现了许多对应性很强的内容。
马云在公司内部推行了三种“毛式管理运动”:用“延安整风”式思想教育来统一公司价值观;用抗日军政大学“三八作风”培训管理团队能力素养;用南泥湾精神训练营销人员开拓市场能力。
史玉柱效仿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的军事体制,搞“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战术;借鉴“打土豪分田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之类动员群众口号,创造出家喻户晓的“送礼只送脑白金”广告语,盘活了市场。
任正非曾是原工程兵部队“学毛著标兵”,在用毛泽东思想治企上更是得心应手。用毛泽东思想路线指导华为企业文化建设,使自己成为“华为精神教父”;用毛泽东组织路线搞团队建设,经营出15万市场生力军;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开拓世界市场,不断攻城掠地叠加市场份额。
……
弄清了这些,我们再看中和“以国为上,以和为基,以人为本,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办企宗旨,就会明白,其中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效益观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式的企业灵魂。
弄清了这些,我们再看中和 “天容万物,海纳百川”的管理风格;“强毅力行,生生不息”的坚定信念;“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个性风格,这四大文化要素无不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典;无不针对着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非公有制企业的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
中和企业文化犹如一脉奔涌而来充满活力的水流,浇灌着中和这片芳草园,滋养着中和从一株幼苗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滋润着中和人的心田,风雨兼程,一路前行,历经30年漫漫求索发育成一个优秀的群体,一片葱郁的森林。
这就是屹立在海南宝岛的大美中和!
这就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中和人!